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外商承包中国境内电力建设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管理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07:46:42  浏览:947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外商承包中国境内电力建设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管理规定

电力部


外商承包中国境内电力建设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管理规定

1996年9月19日,电力工业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涉外电力建设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保障中外员工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根据中国劳动安全卫生的法律、法规以及有关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规定的有关条款,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由外商总承包的境内电力建设工程中的人身安全管理。有关设备安全管理,按照电力工业部有关设备安全管理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 外商必须在工程所在地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并经过施工资质审查,取得合法手续后方可承包电力建设工程。
第四条 外商承包电力建设工程,必须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为指导,遵守中国劳动安全卫生的法律、法规和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以及本规定的有关规定,依法进行安全施工管理,在确保员工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下组织施工。
第五条 国家电力公司是中国电力安全管理的主管领导部门,主管全国电力建设安全工作。
电力集团公司(电业管理局)、省(直辖市、自治区)电力公司(电力工业局)(以下简称电力公司)主管本地区电力建设安全工作。
第六条 外商承包电力建设工程必须接受电力公司和当地政府的劳动、环境保护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七条 业主与承包商、承包商与分包商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中必须有劳动安全卫生的专项条款,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且不得与本规定相抵触。

第二章 安 全 施 工 责 任
第八条 业主的安全施工责任
(一)必须贯彻执行中国劳动安全卫生的法律、法规以及电力工业部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二)督促承包商制定安全施工管理制度及措施。
(三)确定承包商在现场的法定代表人为安全施工的第一责任人。
对在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上不称职的承包商的法定代表人或承包商聘用的安全工程师,有权向承包商提出撤换的要求。
(四)必须向承包商提供能确保工程安全施工的安全设施补助费用,并在承包合同中予以确定(一般应为工程承包总额的千分之三)。
(五)必须向承包商提供施工机械、设备、工程意外伤害的保险费用和人身保险费用,并在合同中予以确定。
(六)负责向承包商提供中国有关劳动卫生的法律、法规和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等文本。
(七)在工程施工安全卫生工作中负有协调、监督、指导的责任。对于承包商在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违章行为,必须及时采取纠正和制约措施。
(八)协助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电力公司对员工重伤、死亡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九)建立工程安全档案,负责事故的统计、分析和报告。
(十)必须严格执行本规定的上述条款。否则,对工程现场发生的伤亡事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九条 承包商的安全施工责任
(一)承包商在施工现场的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是安全施工的第一责任人,对现场安全施工和本规定有关条款的执行负全面责任。
(二)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劳动安全卫生的法律、法规和电力工业部颁发的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三)必须制订保证现场安全施工的各项措施,明确提出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方针、目标、政策和必须遵守的安全卫生法规。
(四)必须成立现场劳动安全卫生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检查、指导施工中的安全卫生工作。劳动安全卫生委员会一般应由承包商安全施工第一责任人和分包商安全施工第一责任人及工会代表人员组成,并有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五)必须建立现场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机构,任命能胜任工作的安全工程师及部门领导。
安全工程师及部门领导的有关资格证件应报业主认可。
(六)必须向业主提供现场“总平面布置图”和总平面管理的措施,并说明危险物品的保管、存放和使用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七)工程开工前必须向业主提供现场安全和健康程序,经业主批准后,方可开工。
(八)根据工程安全施工的需要,一般应编制以下安全和健康程序:
(1)劳动安全卫生委员会的组成及工作计划;
(2)安全教育与培训;
(3)定期安全巡视检查;
(4)现场安全施工的协调;
(5)安全施工措施的编制与批准;
(6)现场安全卫生与急救;
(7)现场运输与交通安全;
(8)高处危险作业与脚手架;
(9)现场消防;
(10)恶劣气候的安全保障;
(11)起吊作业及起重机械的检查与试验;
(12)现场施工安全设施和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使用;
(13)放射源的管理及防护;
(14)有毒有害作业与防护;
(15)施工用电安全;
(16)生活区的安全与卫生;
(17)废料、废气和废水的处理与排放;
(18)工作人员的加班;
(19)密闭容器内工作;
(20)现场照明;
(21)防暑降温与防寒防冻;
(22)粉尘作业防护和噪声防护;
(23)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
(九)承包商招用的分包商必须具备承担电力建设工程的施工资质。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书(特种作业系指对自身和周围环境具有威胁的作业,包括电气、司炉、起重、机械作业、焊接、爆破、特殊高处作业、登高架设、厂内机动车驾驶、压力容器操作以及接触易燃、易爆、有害气体、射线和剧毒等作业)。
(十)承包商的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员工冒险作业而造成伤亡事故,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后果严重的应依据中国法律追究其刑事责任。
(十一)对在施工中连续发生人身死亡事故的分包商,承包商必须予以辞退。
(十二)业主提供的安全设施费,施工机械、设备、工程意外伤害和人身保险费,承包商必须做到专款专用,并负责向分包商提供上述费用,严禁挪作它用。
(十三)承担合同中规定的其他安全、卫生和健康责任。
第十条 分包商的安全施工责任
(一)分包商必须贯彻执行中国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法律、法规和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二)分包商必须服从承包商的安全卫生管理,并全面遵守承包商在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上所规定的各项条款。
(三)分包商在现场的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是安全施工的第一责任人,对现场安全施工和本规定有关条款的执行负全面责任。
(四)必须制订保证现场安全施工的各项措施,明确提出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方针、目标、政策和必须遵守的安全卫生法规。
(五)必须建立现场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机构,并按不少于员工千分之三的比例数,任命能胜任工作的安全工程师及部门领导。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机构及其人员的基本情况,应报承包商备案。
(六)向承包商提供现场“总平面布置图”和总平面管理的措施,并说明危险物品的保管、存放和使用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七)按承包商规定的现场安全和健康程序目录,编制安全和健康程序。
(八)分包商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电力公司或当地政府有关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特种作业(特种作业人员指本规定第九条(九)款中所述的人员)。
(九)必须接受电力公司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对安全施工的监督、检查。
(十)分包商的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员工冒险作业而造成伤亡事故,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后果严重的应依据中国法律追究其刑事责任。
(十一)承包商为分包商提供的安全设施费,施工机械、设备、工程意外伤害和人身保险费,分包商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挪作它用。
(十二)分包商必须同样接受业主对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监督、检查。
(十三)承担合同中规定的其它安全、卫生和健康责任。

第三章 监 督 检 查
第十一条 电力公司对所管辖范围内由外商承包的电力建设工程,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劳动安全卫生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的情况向国家电力公司报告。
第十二条 电力公司的安全监察人员有权向承包商、分包商调查了解安全施工情况,查阅必要的资料,并对施工场所进行检查;对承包商、分包商违反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制止,并责令整改。安全监察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应当出示证件。
第十三条 承包商、分包商为员工提供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和劳动卫生条件不符合中国劳动安全卫生法规或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的,或未向员工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电力公司安全监察人员应立即责令整改,并可以处以0.5~1万元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应责令其停产整顿;对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致使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且触犯刑律的,应由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 电力公司有权对发生死亡、重大死亡事故的承包商和分包商处以3~10万元的事故罚款;有权向业主、承包商提出对不能确保安全施工的分包商予以辞退的建议。
第十五条 工程所在地的政府劳动部门,有权按有关规定对外商承包的电力建设工程进行安全施工的监督、检查。

第四章 事故调查处理与统计报告
第十六条 承包商、分包商在从事与电力建设工作有关的施工活动中发生的人身伤亡事故(包括急性中毒),必须按照本规定的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认真进行调查、分析、处理、统计和上报。
第十七条 事故分类
(一)轻伤及轻伤事故
轻伤是指造成员工肢体伤残,或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失,表现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一般指受伤员工歇工在一个工作日以上,但够不上重伤者。轻伤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只发生轻伤的事故。
(二)重伤及重伤事故
重伤是造成员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重伤范围按中国劳动部(60)中劳护久字56号文颁发的《关于重伤事故范围的意见》执行。
重伤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发生重伤(包括伴有轻伤)、无死亡的事故。
(三)死亡事故和重大死亡事故
死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1~2人的事故。
重大死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3人及以上的事故。
(四)特别重大死亡事故
特别重大死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达50人及以上的事故。
第十八条 事故的报告程序、时间和调查处理权限
(一)轻伤事故由承包商、分包商自行组组调查处理并进行登记。
(二)发生重伤事故,承包商、分包商应立即报告省电力公司、当地劳动部门和业主。
重伤事故由承包商现场法定代表人组织调查处理并填写“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于事故发生后30天以内报送当地劳动部门批复。“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应同时报送省电力公司。
(三)发生死亡事故和重大死亡事故,承包商、分包商应立即以快速办法报告省电力公司和当地政府的劳动、公安、检察、监察、工会部门以及业主,并由省电力公司报告国家电力公司。
(1)死亡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由省电力公司安监部门、工会组织和当地劳动部门、公安部门、检察院、监察部门和工会等有关人员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
“职工死亡事故调查报告书”应在事故发生后30天以内报送省电力公司或当地劳动部门批复。同时应报送国家电力公司,并抄送参加事故调查的有关单位及部门。
(2)重大死亡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由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局长)或基建副总经理(副局长)负责组织,会同省级劳动部门、公安部门、检察院、监察部门和工会等有关人员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必要时,国家电力公司派员参加事故的调查。
“重大死亡事故调查报告书”应在事故发生后45天以内报送省电力公司或省级劳动部门批复。同时,应报送国家电力公司,并抄送参加事故调查的有关单位及部门。
(四)发生特别重大死亡事故应依据中国政府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
第十九条 发生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承包商、分包商的就近施工人员应立即停止工作,迅速采取措施抢救伤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并保护好事故现场。
第二十条 承包商、分包商对现场发生重伤以上的事故,隐瞒事故不报或拖延事故报告,应依据中国法律,追究承包商、分包商现场法定代表人的法律责任或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承包商、分包商对现场发生的重伤以上的伤亡事故,应在查清原因、分清责任的基础上,按照事故调查组提出的处理意见,在业主的协助下,对事故责任人员进行处理。
第二十二条 承包商、分包商应按照附录A“伤亡事故统计报表格式”,按月向省电力公司、当地劳动部门和业主上报“伤亡事故月(年)报表”,并建立工程安全档案。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1996年11月1日起施行。

附录A 伤亡事故统计报表格式
表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月(年)报表
单位名称:--------------代码:--------------隶属关系:--------------代码:--------------
经济类型:--------------代码:--------------企业规模:--------------代码:--------------
国民经济行业:----------代码:--------------有无开采许可证(矿山填)--------------------代码:--------------
制表机关:劳 动 部
国 家 统 计 局
文 号:劳计字(1992)56号
----------------------------------------------------------------------------------------------------
伤亡事故件数(件) | 伤亡人数(人)
------------------------------------------------------------------|--------------------------------
| | | | | 总 | 死 | 重 | 轻 |
总 计| 重大死亡事故 | 死亡事故 | 重伤事故 | 轻伤事故 | | | | |
| | | | | 计 | 亡 | 伤 | 伤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 | | | | | | | |
----------------------------------------------------------------------------------------------------
----------------------------------------------
| |
--------------------|直接经济| 受伤害人
其中:非本企业人员| | 损失工作日
--------------------|损 失| 总数(工日)
死 亡|重 伤|轻伤| (元) |
------|------|----|--------|--------------
10 |11 |12|13 | 14
------|------|----|--------|--------------
| | | |
----------------------------------------------
单位负责人签章: 处(科)负责人签章: 制表人签章: 报出日期: 年 月 日
表2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月(年)报表
制表机关:劳 动 部
国家统计局
单位: 年 月 文号:劳计字(1992)56号
--------------------------------------------------------------------------------------------
| | 合 计 | 技术和 |设备、设 | 安全设 | 生产场 |
| | | 设计上 |施、工具、| 施缺少 | 地环境 |
|事 故| | 有缺陷 |附件有 | 或 有 | 不 良 |
|件 数| | |缺 陷 | 缺 陷 | |
|(件)| 伤 亡 | | | | |
| |----------|----------|----------|----------|----------|
| |死亡|重伤|死亡|重伤|死亡|重伤|死亡|重伤|死亡|重伤|
----------------------|------|----|----|----|----|----|----|----|----|----|----|
事故类别 |序 号| 1 | 2| 3| 4| 5| 6| 7| 8| 9|10|11|
--------------|------|------|----|----|----|----|----|----|----|----|----|----|
总计 | 1 | | | | | | | | | | | |
--------------|------|------|----|----|----|----|----|----|----|----|----|----|
物体打击 | 2 | | | | | | | | | | | |
--------------|------|------|----|----|----|----|----|----|----|----|----|----|
提升、车辆伤害| 3 | | | | | | | | | | | |
--------------|------|------|----|----|----|----|----|----|----|----|----|----|
机械伤害 | 4 | | | | | | | | | | | |
--------------|------|------|----|----|----|----|----|----|----|----|----|----|
起重伤害 | 5 | | | | | | | | | | | |
--------------|------|------|----|----|----|----|----|----|----|----|----|----|
触电 | 6 | | | | | | | | | | | |
--------------|------|------|----|----|----|----|----|----|----|----|----|----|
淹溺 | 7 | | | | | | | | | | | |
--------------|------|------|----|----|----|----|----|----|----|----|----|----|
灼烫 | 8 | | | | | | | | | | | |
--------------|------|------|----|----|----|----|----|----|----|----|----|----|
火灾 | 9 | | | | | | | | | | | |
--------------------------------------------------------------------------------------------
------------------------------------------------------------------------------------
个人防 | 没有安 | 违反操 | 劳动组 | 对现场 | 教育培 |
护用品 | 全操作 | 作规程 | 织 不 | 工作缺 | 训不够、|
缺少或 | 规程或 | 或劳动 | 合 理 | 乏检查 | 缺乏安 |其 安
有缺陷 | 不健全 | 纪 律 | | 或指挥 | 全操作 |
| | | | 错 误 | 知 识 |
----------|----------|----------|----------|----------|----------|------------
死亡|重伤|死亡|重伤|死亡|重伤|死亡|重伤|死亡|重伤|死亡|重伤|死亡|重伤
----|----|----|----|----|----|----|----|----|----|----|----|----|------
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续表
--------------------------------------------------------------------------------------------
| | | 技术和 |设备、设 | 安全设 | 生产场 |
| | 合计 | 设计上 |施、工具、| 施缺少 | 地环境 |
|事 故| | 有缺陷 |附件有 | 或 有 | 不 良 |
|件 数| 伤亡 | |缺 陷 | 缺 陷 | |
|(件)| | | | | |
| |----------|----------|----------|----------|----------|
| |死亡|重伤|死亡|重伤|死亡|重伤|死亡|重伤|死亡|重伤|
----------------------|------|----|----|----|----|----|----|----|----|----|----|
高处坠落 | 10| | | | | | | | | | | |
--------------|------|------|----|----|----|----|----|----|----|----|----|----|
坍塌 | 11| | | | | | | | | | | |
--------------|------|------|----|----|----|----|----|----|----|----|----|----|
冒顶片帮 | 12| | | | | | | | | | | |
--------------|------|------|----|----|----|----|----|----|----|----|----|----|
透水 | 13| | | | | | | | | | | |
--------------|------|------|----|----|----|----|----|----|----|----|----|----|
放炮 | 14| | | | | | | | | | | |
--------------|------|------|----|----|----|----|----|----|----|----|----|----|
火药爆炸 | 15| | | | | | | | | | | |
--------------|------|------|----|----|----|----|----|----|----|----|----|----|
瓦斯煤尘爆炸 | 16| | | | | | | | | | | |
--------------|------|------|----|----|----|----|----|----|----|----|----|----|
其他爆炸 | 17| | | | | | | | | | | |
--------------|------|------|----|----|----|----|----|----|----|----|----|----|
煤与瓦斯突出 | 18| | | | | | | | | | | |
--------------|------|------|----|----|----|----|----|----|----|----|----|----|
中毒和窒息 | 19| | | | | | | | | | | |
--------------|------|------|----|----|----|----|----|----|----|----|----|----|
其他伤害 | 20| | | | | | | | | | | |
--------------------------------------------------------------------------------------------
------------------------------------------------------------------------------------
个人防 | 没有安 | 违反操 | 劳动组 | 对现场 | 教育培 |
护用品 | 全操作 | 作规程 | 织 不 | 工作缺 | 训不够、|
缺少或 | 规程或 | 或劳动 | 合 理 | 乏检查 | 缺乏安 |其 它
有缺陷 | 不健全 | 纪 律 | | 或指挥 | 全操作 |
| | | | 错 误 | 知 识 |
----------|----------|----------|----------|----------|----------|------------
死亡|重伤|死亡|重伤|死亡|重伤|死亡|重伤|死亡|重伤|死亡|重伤|死亡|重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单位负责人签章: (处)科负责人签章: 制表人签章: 报出日期: 年 月 日
表3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
1.事故发生地点:--------厂(矿)--------车间(区、队)--------工段--------班组--------岗位(工作点面)
2.事故发生时间: 年 月 日 班 时 分
3.作业种类: 4.起因物: 5.事故类别:
6.事故原因: 其中直接原因: 7.事故严重级别:
8.伤亡人员情况:
--------------------------------------------------------------------------------------------------
姓 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用工形式|工种|级别|本工种工龄|安全教育情况|伤害部位|伤害程度|
------|----|----|--------|--------|----|----|----------|------------|--------|--------|
| | | | | | | | | | |
--------------------------------------------------------------------------------------------------
--------------------
损失工作日|备 注
----------|--------
|
--------------------
9.本次事故损失工作日总数:10.本次事故经济损失 (元): 其中直接经济损失 (元):11.事故简要经过:12.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
------------------------------------------------------------
措施名称 | 执行措施负责人 | 完成期限 | 验收人
------------|------------------|------------|------------
| | |
------------------------------------------------------------
13.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章: 制表人签章: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说明:本表式提供企业建立伤亡事故管理台帐使用。有关项目的填写要求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和有关规
范、标准;其中“事故严重级别”指重大死亡事故、死亡事故、重伤事故、轻伤事故,其解释见《报表制度》。
表4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
1.企业详细名称: 地址: 电话:
2.经济类型: 国民经济行业: 隶属关系: 直接主管部门:
3.事故发生时间: 年 月 日 班 时 分 4.事故地点:
5.事故类别: 6.事故原因: 其中直接原因: 7.事故严重级别:
8.伤亡人员情况:
--------------------------------------------------------------------------------------------------
姓 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用工形式|工种|级别|本工种工龄|安全教育情况|伤害部位|伤害程度|
------|----|----|--------|--------|----|----|----------|------------|--------|--------|
| | | | | | | | | | |
--------------------------------------------------------------------------------------------------
----------------------------------
损失工作日|死亡者死亡原因|备 注
----------|--------------|------
| |
----------------------------------
9.本次事故损失工作日总数:
10.本次事故经济损失(元): 其中直接经济损失(元):
11.事故详细经过:
12.事故原因分析:
13.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
14.事故责任分析和对责任者处理意见:
15.附件(事故现场照片、伤亡者照片、技术鉴定等资料):
16.参加调查人员:
负责人----------
制表人----------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说明:本表由企业填写,每项必须填写清楚。由企业按照规定报送给有关部门。本表不专门印刷,可根据需要按上述内容另
行填制或打印。有关项目的填写要求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和有关规范、标准;其中“事故严重级别”指
重大死亡事故、死亡事故、重伤事故、轻伤事故,其解释见《报表制度》。

附录B 中国劳动安全卫生部分法律、法令和法规名称表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7月1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1)安全带 GB6095--85
(2)安全网 GB5725--85
(3)皮安全鞋 GB4014--83
(4)高处作业分级 GB3608--83
(5)安全电压 GB3805--83
(6)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6067--85
(7)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GB4729--84
(8)爆破安全规程 GB6722--86
(9)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6441--86
(10)工厂安全卫生规程
(11)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1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86
(13)工业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 GB4387--8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5号,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1991年5月1日施行
5.劳动部办公厅劳办发〔1993〕140号文件,关于印发《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统计问题解答》的通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号,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1989年3月29日
7.劳动部、国家统计局劳计字〔1992〕74号文件,关于印发《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1992年10月5日
(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实施办法
(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表目录
(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表式
8.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1)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5009·1—92,1992年9月1日施行
(2)电力建设安全施工管理规定,1996年1月1日起实施
(3)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1991年9月1日实施
(4)电力建设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1996年7月1日实施

附录C 劳动部关于重伤事故范围的意见(中劳护久字第56号颁发1960年5月23日)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均作为重伤事故处理:
一、经医师诊断成为残疾或可能成为残疾的;
二、伤势严重,需要进行较大的手术才能挽救的;
三、人身要害部位严重灼伤、烫伤,或虽非要害部位,但灼伤、烫伤占全身面积三分之一以上的;
四、严重骨折(胸骨、肋骨、脊椎骨、锁骨、肩胛骨、腕骨、腿骨和脚骨等因受伤引起骨折)、严重脑震荡等;
五、眼部受伤较剧,有失明可能的;
六、手部伤害:
1.大拇指轧断一节的;
2.食指、中指、无名指任何一只轧断两节或任何两只各轧断一节的;
3.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有不能自由伸屈的残废可能的;
七、脚部伤害:
1.脚趾轧断三只以上的;
2.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有不能行走自如的残废可能的;
八、内部伤害:内脏损伤;内出血或伤及腹膜等。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揭示我国成文法效力自我否定和价值减损消耗的过程

                  作者:王 晴
  
  法律不可能穷尽社会的各种现象和关系,因此,法律原则在司法中的适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成文法的无限具体化,具体化中立法权的滥用导致的法律的公约化和与政策界限的模糊化,使法律无限具体化最终导致法律效力渊源空虚化,法律原则被架空肢解后在司法实践中排除适用。事实上法律的无限具体化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任其泛滥发展等于认可其中的可能部分而导致法律价值减损到等同于无法律的效果。这种现象是实行成文法和制定法被绝对化和庸俗化的结局。默认禁止适用法律原则则从根本上消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以及判例法对法律原则的强化和适用作用。
  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的适用为例,弱势群体特殊保护原则的适用本身就决定和确定了医疗和教育为消费服务性质适用消法的一般范围。然而,庸俗的法律具体化和绝对的成文法理念导致司法和执法中必须对此作出法律条文的规定执法者或司法人员才能个案适用解决争议。于是各省就先继制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用地方法规加以具体化,但具体化必然是不能穷尽消费领域的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必然是不能替换法律原则的括约性的,必然是挂一漏万的,那么是否说明,只有这些条例中明确规定的医疗消费属于消法的调整范围,而它没有规定的教育和培训关系就绝对不是消法调整的范围呢?甚而至于,法律没有规定的需要法规具体化,法规具体规定后再由规章具体化,规章规定的仍然不便操作,最后由部门和单位取其所需,去其所不欲,整章建制,改头换面为纪律或制度或公约。尽管如此,仍不便操作,使用政策的不断变易和行政命令替代之。于是,成文法在从法律原则到不断地具体化的法律形式的转化和替代中,其价值和效率被不断地减损和流失,最后步入到自我消耗、自我否定和虚无化的怪圈当中。
  引2006年笔者受理的一起兰州消费者在线提交的咨询陈述:“最近,我遇到一件不顺心的事情可否给以解答,今年一月我购买了一部手机,用后发现听筒及送话音量都很小,无论自己或对方在通话时都很吃力;曾先后多次找到商场、厂家售后点、消协、质检部门和厂家都无济于事,我认为手机作为通话工具其最基本要求就是要有良好的通话质量,否则即为质量有问题!请问我该怎么办? ”有关本咨询案手机质量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遵循以上具体化规则在法律适用中产生了《移动电话修理、更换、退货规定》,其实属于商家的格式合同被滥用行政立法权升格为普遍适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行政规章,它所保护的是经营者的利益而不是消费者的利益。消费者的权利被利用合同约定的低于法律规定的责任限制和期间限制被悄无声息地减损了。成文法的绝对化和庸俗化还使得该案件解决在行政执法和社会监督方面均表现出浅薄和机械操作。一般情况下,移动电话通话音量大小是一个与人的生理相适宜的可调分贝域值,是可以听觉感知和判断的。只有在同类产品遵守同一标准的前提下,其音量大小普遍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放音域值小于正常可使用接听的限度或者大于不可控损害听力的分贝数值)时,需要检测或技术监督鉴定。而一般情况下,执法者或者司法判定事实时应主动进行同类产品的比较鉴别,听觉感官判断,以一般人的生理基础和适宜的听力接受能力为参照,直接作出判断即可以公共权力的权威生成定案依据(证据),正如消费者所疑惑不解的,难道法律必须对所有个案的情况都具体化作出规定,司法或者执法人员才能直接适用法律解决消费争议?否则,只要法律没有具体规定的就成为法律原则适用的雷区?
  目前看来,相当一部分执法或司法人员已经步入或者根本就没有能力适用法律原则或法理来解决纷繁的消费纠纷的误区。法律原则适用的雷区和对法律体制的肢解导致执法或司法人员对法律规则的绝对依赖性和在法律实践中的无能。除非具体的法律规定和条文穷尽社会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否则则不能解决现实的争议。而法律穷尽现实和无限具体化是不可能的,因此无限具体化最后结果使法律本源性的原则失去调整的作用。实则使法律的外延通过无限具体化的形式逐步丧失其普遍适用和反复适用的基本特性和外延边界。如本案消费者实体权利不能得到有效的救济的原因就是执法人员单纯依赖制定法明确的法条规则需要作出判断或主动的执法行为时,法律没有对此具体的规则和条文规定。

甘肃王晴作者声明。 本文系作者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消费者协会法律顾问的职务作品。禁止修改,欢迎转载。转载请署明作者姓名及作品来源http://www.gzxx315.com 邮箱:315@gzxx315.com

通观修宪
——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认识


前言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提出来,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观的新境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文明中的具体形态,凸现了当代政治文明的根本特征,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由两个文明变为三个文明,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境界。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活动和政治文化进步的成果,是一个多元复合结构,包含政治理念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宪法作为政治理念文明,它的进步与发展极大推动了政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宪政是一个独立的体系,由宪法的启动,运行,评价等子系统构成,根据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宪政系统要顺利的进行,必须注意保持宪法与社会的一致性,必须要对某子系统进行调整,就应当全面,充分考虑该子系统与其它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因此我国修宪也是一种必然,它是由时间维度决定的,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我国的修宪似乎有一种常规,即当改革开放,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深入发展后,我们党通过全国代表大会,把改革开饭的经验和成果写入党的决议中,为了贯彻党的决议,必须把宪法中不符合党的决议的内容和脱离改革开放实际的有关条例进行修改,是党的一致变为国家的意志,因而就产生了1988年,1993年,1999年及2004年的四次修宪活动。
一 修宪简介
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这是我国第一次采用宪法修正案的形式修改宪法。主要修改之处为,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同时将有关条款修改为“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主要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及“改革开放”正式写进宪法;以“ 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取代“人民公社”,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 “计划经济”;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再一次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这次是以党的十五大为依据,对宪法部分内容作适当修改:将“邓小平理论”写进宪法序言,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成为指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修改了我国的农村生产经营制度;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将宪法第二十八条“反革命的活动”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 ”。
2004年,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第四次通过宪法修正案。本次修宪点亮了本年度中国法治领域的最大亮点。从法治文明的视角讲,本次修宪的法治亮点集中体现在人权保障、私有财产权的保障和“紧急状态”入宪这三大方面。
二 修宪的特点:
1.总的大前提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确立邓小平理论的地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一系列决定都体现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神圣地位。
2.修宪具有时代的特征。它总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2004年这次修宪为例:
1)“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入宪彰显了宪法的人权意识。从一定意义上讲,在宪法的慈母般的眼中,每一个公民都是整个的国家,都是受到平等呵护的孩子。“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入宪,意味着立法、执法、司法等公共权力的运作应当践行保障公民权利的基本理念,意味着国家机关要善待庶民的权利、善待弱势群体的权利,要对公民受到宪法呵护的基本人权持有一种敬畏之心。“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潜台词是指容易对公民权益构成侵犯的公共权力必须接受法律的严格限制,公共权力的行使必须在合法的限度之内,遵循正当法律程序,行政权力、司法权力和立法权力均不得例外。
2)“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入宪摒弃了对私有财产权的“傲慢与偏见”。从一定意义上讲,“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入宪实际上将尊重和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上升到政治文明的高度,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必将进入一个新时代。私有财产权的存在客观上限制了政府的专横和恣意,是抵制政府权力专横和扩张的坚固的金质屏障。财产权开辟了公民私人自治领域,勘定了政府公权力的范围。宪政的真谛就是“限政”——限制政府的权力,呵护公民的权利,现代政府是权力受到制约的“有限政府”,政府存在的正当理由是保护公民的包括财产权在内的各种权利,为公民私有财产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
3)“紧急状态”入宪凸显公共管理的新思维。宪法修正案中有关将现行宪法中的“戒严”改为“紧急状态”的提法颇引人瞩目。用“紧急状态”取代“戒严”无疑将使宪法的相关表述更为科学准确。“紧急状态的统一立法”已经提上了最高立法机关的立法议程,“紧急状态法”已经纳入了本届全国人大的五年立法规划。2003年的“非典”疫情使“紧急状态”这个概念进入了国人的视野,“紧急状态立法”成为法治新概念,法律界对紧急状态立法的呼声颇为高涨,紧急状态法制建设开始引起从政府到公众的共同关注。
结语
事物总是变化发展的,我们必须以发展,全面的眼光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和社会的发展总是有局限性的,一部宪法的适应时间也总是有限,我们必须重视修宪活动,使之适应社会的发展。
修宪易而行宪难,通过渐进式的宪政建设切实维护宪法的权威,为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提供权威的宪法保障,依然是我们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使命。

参考书目
《中国宪政史》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主编:徐祥民
《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中国宪法发展研究报告》 法律出版社
《论宪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吴?D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