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国务院参事室组织简则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21 22:05:54  浏览:845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参事室组织简则

国务院


国务院参事室组织简则

(1987年5月16日国务院批准)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制定本简则。
第二条 国务院参事室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是既有统战性、荣誉性,又有顾问性的部门。
国务院参事室在国务院秘书长领导下进行工作。
第三条 国务院参事室设主任一人,领导全室工作;设副主任二至三人,协助主任工作。
第四条 国务院参事室的基本任务如下:
(一)组织参事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在工作中贯彻执行;
(二)组织参事进行力所能及的调查研究和考察参观,提出意见和建议,向国务院及有关方面反映;
(三)组织参事对有关部门送来的法律、法规草案进行研究,提出意见;
(四)贯彻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支持参事参加爱国统一战线工作;
(五)支持参事搜集、整理文史资料,撰写专题著作;
(六)为参事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做好生活服务工作;
(七)处理国务院交办的事项。
第五条 国务院参事主要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中遴选有代表性、有社会影响者担任。
国务院参事是国家机关干部,由国务院总理任命。
第六条 国务院参事的基本职责如下:
(一)听取社会各方面人士的意见和要求,向政府反映;
(二)了解政府的方针、政策及计划实施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研究有关部门送来的法律、法规草案,提出意见;
(四)参加爱国统一战线工作;
(五)处理领导交办的事项。
第七条 国务院参事室下设秘书处、服务处。各处分别设处长一人,副处长一人,在室主任、副主任领导下,做好为参事服务的工作和其他日常工作。其职责范围另定。
第八条 国务院参事室根据工作需要,可设调查研究员和聘任特约调查研究员,协助参事工作。
第九条 本简则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其修改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清理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规定工作的通知

商务部办公厅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清理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规定工作的通知

商建字[2005]14号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打破地区封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的精神,商务部、监察部、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部、交通部、税务总局、质检总局等七部门于2004年6月下旬联合下发了《关于清理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规定的通知》(商建发[2004]309号 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对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各种规定进行清理。在此次清理工作中,大多数地区本着认真负责的精神,做了大量全面、细致的工作,为打破地区封锁,规范商品流通秩序,改善商品交易环境,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部已陆续收到各地上报的清理工作总结。其中,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未对清理文件数量进行统计,也未按《通知》的要求向社会公布清理结果。针对上述问题,为切实做好清理工作,经商国务院法制办同意,请各地在前一阶段清理工作的基础上,于2005年6月底前抓紧完成以下两项工作:

  一、清理工作结束后,省级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要会同法制机构共同汇总本地区清理结果,由省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将附件1、2所列的各项内容,在省内主要媒体公布。公布情况连同省级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撰写的清理工作总结一并上报商务部、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二、各地要对拟修改和拟废止的文件,提出修改和废止的具体时间表,认真填写附件3所列内容,上报商务部、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特此通知。

  附件:1. 审核清理文件统计表
     2. 已修改和已废止文件目录
     3. 拟修改和拟废止文件目录



商务部办公厅
二〇〇五年三月二十二日

关于做好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信息系统有关工作的函

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


关于做好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信息系统有关工作的函



建住房开函[2003]096号

各有关城市建委(房地产管理局):

  为了及时掌握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加强宏观调控和对重点地区房地产市场的监控和指导,根据建设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2003年全国住宅与房地产工作会议部署,城市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已于6月底在上海、杭州等14个城市试运行,按照计划年底前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全面开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房地产管理与房地产开发分设的城市,要明确牵头单位,建立协调小组,共同做好预警预报信息系统的运行工作,并于9月30日前将牵头单位及联系人反馈我司。

  2、10月初将下发城市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信息系统指标体系、指标解释和信息系统软件,并分期分批进行培训。请各城市按照附件2的要求做好准备工作。

  3、该信息系统软件的基础版本由部里免费提供;各城市可向住宅与房地产业司申请取得软件,并根据当地市场管理情况进行修改完善;系统维护费用由各城市自筹解决。

  联系人:吴旭彦

  联系电话:010-68393057

  传真:010-68394297

  电子邮件:wuxuyan@mail.cin.gov.cn

  附件

  1:城市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信息系统简介

  2:预警预报信息系统运行所必备的软硬件条件

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
二○○三年九月十七日

附件1:

城市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信息系统简介

  根据六部委文件精神,为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监测,需建立城市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信息系统。

  一、基本思路

  根据房地产市场区域性强、差异较大的特点,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信息系统以城市为单位进行。达到两个目的:

  1、通过对房地产市场信息准确、全面、及时的收集和发布,为政府、企业、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各类信息数据,供市场调研、分析决策参考,引导房地产市场理性投资和消费。在城市使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全省及全国市场运行情况。

  2、利用该信息平台提供的各项房地产数据,实现动态监测和管理,及时反映问题、发现问题,便于实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调控。

  考虑到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紧迫性和现状条件,预警预报指标体系的建立拟分两步走。第一步工作,先抓紧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所必须的信息系统。第二步工作,在积累数据、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建立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指标体系。

  二、基本要求

  尽量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房地产市场信息,以便于对区域性和结构性问题的及时掌握,其基础工作是数据分类采集,在数据采集时应对一个城市及该城市内不同区域的各类商品房进行细分(按用途、价位、套型、结构、类型、层次等)。

  按照上述设想和要求,理想的信息系统应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GIS)及房地产开发项目、房地产交易登记、土地使用权交易三大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组成。目前我们先准备建立的是房屋交易登记、房地产开发项目两个信息系统。体系建成后,可即时生成有关项目的开发建设,商品房预售、销售,存量房买卖、交易、租赁、抵押贷款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基本状况及动态数据,为房地产预警预报指标体系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可满足国家、地方、企业统计报表分析,企业资质管理、信用档案管理、项目动态管理、交易登记管理的需要。

  三、主要特点

  1、对现时的各分散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不同模块数据可实现共享和联动更新。

  2、可实现网络报送、网络管理、网络公布信息。

  3、以楼盘表为模块,可保证基本数据取得的完整性,时效性及方便性。在此基础上,可生成大量的供市场监测和分析的各类数据图表。

  四、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及应用

  由建设部牵头,在委托厦门建设与管理局开发完成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信息系统基础上,已选择上海、天津、重庆、长沙、深圳、杭州、郑州、西安、大连、厦门、哈尔滨、南京、南昌、成都等14个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试运行,年底前在全部35个城市开通。

  附件2:

预警预报信息系统运行所必备的软硬件条件

  城市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信息系统以大型数据库为后台,需要对所有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数据进行全面采集。所有数据采用集中式的管理方法,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及准确性。系统需配备运行所需的服务器及宽带网络。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互联网报送数据到系统数据中心,由管理端程序进行数据校验及汇总,完成房地产动态数据采集工作。运行信息系统的城市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备全面采集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数据能力;

  (二)具有大型数据库专业知识的人员负责设备维护和信息系统管理,或由专业软件公司作技术支持;

  (三)有必要的设备配置,具体要求如下:

  城市数据中心需要各自配备服务器、软件及宽带网络,安装上网报送的软件系统。

  1、服务器配置要求:(建议购买售后服务良好的品牌机)

  (1)INTEL_XEON2.0G CPU。

  (2)硬盘80G两个。

  (3)512M以上DDR内存。

  2、服务器端软件要求:

  (1)正版WINDOWS2000 SERVER操作系统。

  (2)正版SQL SERVER2000版本。

  3、企业端要求:

  (1)软硬件要求:配备奔Ⅲ以上PC机,具备上网条件(拨号或宽带);具备WINDOWS98以上系列操作系统、浏览器IE5以上版本。

  (2)企业信息报送人员要求:需要计算机基本操作熟练,会上网,会使用常用办公软件,从事房地产统计、财务工作或办公文档管理工作的人员1~2人。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